一说到痒,大家第一反应是湿气重、过敏、皮炎,赶紧抹药膏、喝凉茶。可我要说句反常识的话:有些痒,根子不在皮肤,而在肝。
中医讲“肝主疏泄,藏血,其华在爪”,肝要是功能弱了,气血不畅,毒素排不出去,就会“走表”,反映在皮肤上。
西医也证实,肝功能异常时,胆汁酸在血液中堆积,会刺激神经末梢,引起顽固性瘙痒。
图片
所以,别一痒就怪天气、怪湿气。尤其是下面这两个地方,长期发痒、用药无效的,真得留个心眼。
特别是大小鱼际发红又发痒这块地方,中医叫“肝经所过”,西医叫“肝掌”。正常人手掌是淡粉的,但如果肝长期受损,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,毛细血管扩张,就会让大小鱼际泛红,按下去变白,松手又红回来。有些人不疼不痒,但有一部分人会感觉发热、发痒,尤其晚上明显。这不是皮肤问题,是肝在“发烧”。我门诊里,三成手掌痒的人,一查就是脂肪肝、慢性乙肝或肝纤维化。
后背,尤其是脊柱两边、肩胛之间痒得难受这块是膀胱经走的地方,但背后连着肝胆。肝气郁结久了,湿热下注,经络不通,就会在后背形成“郁热区”。这种痒不是表皮痒,是“里头像有虫爬”,抓也不解,夜里更重。很多人当成湿气,拼命拔罐、喝凉茶,结果越清越虚,肝反而更伤。这类患者,多数有熬夜、喝酒、情绪压抑的习惯,查肝功常发现ALT、AST偏高,B超提示肝回声增粗——这已经是肝损伤的早期信号。
不是一痒就是肝硬化。但如果你这两个地方长期发痒,又伴有:容易累、口苦、眼干、脸色发暗、右上腹隐痛、酒量突然下降,那就得去查个肝功、乙肝五项、腹部彩超。肝的问题,都是慢慢熬出来的——从脂肪肝到肝炎,再到纤维化、硬化,每一步都悄无声息。等出现腹水、出血,往往已经晚了。肝是“哑巴器官”,不喊疼,等疼了,伤得就不轻了。所以,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是关键。
护肝,不是吃补品,而是守住几条底线。第一,管住嘴,避开“三把刀”:1.酒是一把火,再好的酒也是肝的慢性毒药;
2.油炸、甜点是“脂肪推土机”,一口一口把肝堆成脂肪肝;
3.发霉的花生、玉米,藏着黄曲霉毒素
——这是肝癌的“点火开关”,一点就着,真别拿命省那点粮食。
图片
第二,睡觉不是为了躺下,是为了给肝“腾出修理工位”:夜里11点到凌晨3点,是肝血回流、自我清理的黄金时间。你熬一次夜,就像让工人加班还不给修机器。年轻时扛得住,等肝“罢工”了,脸色发灰、眼圈发黑,补都补不回来。
第三,情绪不是小事,气大真伤肝:肝喜欢“条达舒畅”,像棵树,得迎着风长。你天天憋着、急着、怒着,它就打结,气一堵,血就慢,时间一长,结节、囊肿都来了。每天抽几分钟,深呼吸,或轻轻拍两肋,等于给肝松绑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领航优配-配资行业四大巨头-手机股票配资app-兰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